父母們要多幫自己想想
門診經常會被問一個問題。一歲以上的孩子,什麼時候「可以」戒夜奶?
如果評估過後,孩子的生長沒有什麼問題。夜奶對孩子的生長並不必要時。(很多時候孩子夜間喝奶是因為安撫,並非生理需求)
(就像有的大人晚上要吃宵夜。並非「需要」,而是「想要」)
我的答案經常是「你想的時候,隨時可以幫孩子戒夜奶?」
家長經常會擔心孩子餓到、會哭、白天吃不好等等,各式各樣的理由,「捨不得」
但我會問家長:『那你自己會累嗎?』
家長通常都回說:會啊,超累。
我:既然如此,請您評估您的身心狀況。我是建議如果您真的累了,就不要勉強。要讓孩子去配合你,不要過度在意孩子的反應。他也需要健康的父母,把自己累壞了,並不值得。
很多事都是類似的建議。
我還蠻常跟家長說「您覺得適合就好」
我向來支持父母要過自己的人生,不要「過度」為孩子犧牲。一定要保留生活中的小確幸。
例如:電視要看什麼節目?不需要通通讓給孩子看卡通。如果想看球賽、適度的追劇,就看。
音樂也是。除了兒歌之外,我們家也會有五月天、綠鋼琴、宮崎駿等等。反正就是大家一起聽。
吃飯也是。會在全家人的需求中尋找平衡,不會什麼都聽孩子的。
=================
不管一家子是自己一個人、夫妻兩個人、包含孩子三四人等等。每個人都請盡量的把自己過好。
過度得為他人犧牲(這個他人包含孩子),是無法長久的。而且會因為自己的「犧牲」,可能在將來產生道德枷鎖。這可不是好事。
我想提倡的態度,是「旅伴」
孩子就是我們人生中一段旅程的夥伴。如果生命是一列火車,孩子在某一站上車了,也會在某一站離開。
我們很感謝中間這段旅程有孩子相伴,但也知道他會有自己的旅程要走。就像大家一起旅行,每個人都需要照顧自己、同時互相照顧。
請各位父母,也(盡量)過好自己的生活喔😂😂😂